四年级交互设计师的几点感悟
又一年过去了,从大学毕业到步入职场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已经四年多了,有些时候我真心觉得四年光阴一下子就没了。回望过去,这四年里我究竟做了什么?我有成长么?我又得到了什么?设计师这条道路我还能走多远?第四年给了我答案,今年最主要的关键词是 “ 开花结果 ” 、 “ 新的探索 ” 、 “ 一知半解 ” 和 “前路迷茫 ” 。
开花结果 今年二月份北京百度的同事问我要不要回去做两场关于AI设计的分享(这里要再次感谢莉莉、腾飞以及百度BIT学院给予的机会),当时完全没想到我是提完离职再回去北京做分享的,所以四月份写PPT时我有点难过,因为后面很可能没机会见到大家了;但我又告诉自己,这是我在百度四年来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份答卷了,我一定要好好完成。在北京出差的两天里,我做了6小时的分享以及和各位同事一一做了道别。
所以“开花结果”这词对我来说意味着百度这段路,我走完了。虽然四年里充满了酸甜苦辣,但这段路我没有白走,因为我对设计的理解加深了;我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我在业余时间自学了很多新知识,还写了一本跟AI设计相关的书;在业界算是构建了一点点影响力,也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大牛;最后跳槽也还不错,薪资是毕业时的好几倍。总的来说,虽然在百度做了四年螺丝钉,但还好我的成长没有慢下来。
如果还想要下一次的开花结果,我仍需要不断地努力。
新的探索 最近我跳槽到新势力车企探索AI相关的设计,目的很简单,就是尝试新的设计方向。我觉得汽车设计非常复杂,因为你不仅要考虑GUI的设计,还要考虑多通道的设计,例如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通道的同步和异步交互。同时,汽车拥有很多传感设备,它能实时收集环境和用户信息然后给予用户反馈,这时候你可以考虑更多关于多模交互和AI设计的场景,两者可以在汽车设计上得到充分的探索。
除了软件层面,在汽车内做设计还要考虑空间设计以及整合设计,最近和汽车造型设计师深入探讨了一下,每一个汽车内饰造型的背后可能存在着上千设计稿的打磨,不仅要考虑考虑风格的定义,还要考虑屏幕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光程度、司机最佳的注视角度,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把各种设备塞进车里,从而不影响用户的坐姿和开车习惯以及把自己的设计尽可能地被还原。造型设计不只是和图纸打交道,还要考虑各种材料和工程问题,也是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汽车设计比互联网的设计更有意义,更有使命感,因为你的设计有可能会拯救一条生命。同时很多汽车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的理论知识都和HCI(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有关,它们能为未来的人机交互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汽车设计将来一定是人机交互的突破口。
一知半解 多模交互这个概念很早就被学者提出,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工业界和学业界在多模交互上没有太多的结论和指导。研究和落地多模交互成为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很蛋疼了,因为我也一知半解…
那该怎么办呢?还是先从阅读论文开始吧。一开始我将搜索关键词锁定在航空飞行系统、汽车HMI和认知心理学上。为什么会想到飞行系统呢?因为每一个飞行系统都极其复杂,而每一架飞机都价值不菲且搭载着大量乘客,一旦飞行员有任何的失误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灾害,所以飞行员需要受过专业的培训才能驾驶飞机。在过去几十年里,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如何优化飞行系统的设计,这些知识都是可以参考的。
在最相关的汽车领域里,德国和美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德国的宝马、戴姆勒两家公司,相继发表了大量关于HMI的论文,而美国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相应发布了《Human Factors Design Guidance For Driver-Vehicle Interfaces》,这些文档里都涉及到多模交互相关知识。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为什么?因为它有很多流派,每个流派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一样,导致在开始的时候你不知道如何入门以及把相应的知识融入到你的项目中。
在最初的时候,最痛苦就是找论文,找到几十篇论文后又不知道哪些论文对你的研究有帮助,这时候需要一篇篇地阅读,而且每一篇都是外语阅读起来非常费劲。还好后面有翻译狗这个产品的帮助,迅速地把全部论文翻译成中文,帮我较快地找到研究重点。这时候真的要感叹一句,充几百块就能提升数十倍的阅读速度还是很值的(全部论文加起来应该有几千页…)最终,我认为多模交互的基础是“注意力分配”和“工作记忆”,也在论文中找到了对应的理论知识和模型,但问题又来了,这些模型发挥的作用更多是定性引导,但不能很好地把它们运用在工作上。
GUI和VUI如何更好地合作在当前学术界没有太多相关的研究,这意味着很难找到相关的论文,这时候实验成为获取真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目前我主要以“GUI和VUI同步或者异步对用户的影响是什么”这个话题为主展开相应的实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在未来两年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论文投稿到国际报刊上:-)
跟互联网的快速迭代不一样,汽车设计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所以要沉得住气才能等到结果的日子,而且还不知道这个果实是好是坏,说句实在的,造车挺磨人的。 前途迷茫 既然造车是件很慢的事情,那么AI设计最快能落地的地方在哪?在哪个领域我能有更多的尝试机会?这半年我陷入了沉思:设计师做的是上层工作,如果要做出花样来,这意味着底层的技术方案需要非常成熟,而且需要你的创意足够优秀。
如果要做一个短期项目,利用现有成熟的深度学习工具和模型是最好不过了,这里推荐Runway ML以及ml5.js,可以考虑使用图像分类、肢体识别和风格转移等模型来创造一些好玩的项目。既然AI技术已准备妥当,那么如何做出一个有意义的AI项目呢?这里又陷入到沉思当中…最终我想到通过肢体识别和Processing的结合,让我的新个人官网能和用户互动起来。
现在只差学习Processing了。Processing是一种开源编程语言,专门为电子艺术和视觉交互设计而创建。Processing编程入门看起来很简单,入坑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首先,这个技术更多是为数据可视化和数字艺术而生,它更像是一门艺术设计,这对于做商业设计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还没想好要转行。
第二,Processing需要了解很多物理、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才有可能做出惊艳的作品,这对于已把知识还给老师好几年的我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重新把这些捡起来对于商业设计来说没有太大意义。那么,现在所谓的“AI设计”究竟能做什么?前一阵子陷入死胡同的我迷失了方向。
结语 人生肯定不会顺风顺水的,我觉得工作第四年遇到瓶颈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遇到的瓶颈更多来自于新领域的不稳定,整个AI设计领域都很新,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探索意味着可能不会短期找到正确的结果,这时候更要看哪位能更努力更聪明更快找到新的方向,这样后面的路才能走得稳一点, 还有就是自身的能力还是不够,自己掌握的技能还不够多和扎实,不能很好地拥抱变化,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相关阅读
** 在百度实习的一点感悟
一年级交互设计师的小小感悟
二年级交互设计师的几点感悟
三年级交互设计师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