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工作中的身份再定义:残疾人士使用机器人和虚拟化身的案例研究——以Avatar Robot Cafe为背景
论文总结
研究机构
-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 Keio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a Design
- Ory Laboratory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通过机器人和虚拟化身实现工作场所的包容性,特别关注残障人士在远程工作的体验。通过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名为DAWN ver.β的“Avatar Robot Cafe”中开展实地实验,研究人员让七位有不同残疾的参与者使用个性化定制的虚拟化身进行客户服务。研究发现,虚拟化身不仅提供了身份表达的空间,还帮助消解了身体障碍带来的刻板印象,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展现更丰富的个性和自我认同。同时,研究也探讨了机器人化身与虚拟化身在工作场景中的异同,以及长期在混合现实环境中使用这些工具可能带来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问题发现
- 残障人士在传统工作场所经常面临身份定位和身体特征过于凸显的问题。
- 现有远程协作技术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残障员工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
- 虚拟化身与机器人化身各有优缺点,但如何结合使用以提升工作体验未被深入研究。
解决方案
- 开发并部署了一个结合了物理机器人(OriHime)和虚拟现实环境的系统,让残障员工能够根据需要在工作中切换使用这两种形式的化身。
- 通过个性化定制的虚拟化身,员工能够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更自由地表达个性。
结果
- 工作者("pilots")体验到使用虚拟化身带来的心理变化,有助于他们重新定义自我认同,并在与顾客互动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亲近感。
- 虚拟化身的可定制性允许员工以自己舒适的方式呈现身份,减少了身体特征带来的刻板印象。
- 客户反馈显示,这种新的服务形式提高了他们对残疾员工的理解和接受度,增强了互动体验。
结论与未来工作
研究强调了混合现实环境在包容性工作场所的潜力,并提出需进一步探索不同个体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长期的社会活动。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分析用户使用虚拟化身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身份声明和他人重新定位来引导积极的自我转变。同时,对于大规模应用时个性化的平衡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偏见也应加以考虑。
举一反三
Q1:这种结合物理与虚拟的avatar系统对残疾员工的工作体验有何影响?
A1:结合使用物理和虚拟avatar让残疾员工有机会在工作时展现更个性化的身份,提升了他们与顾客互动的乐趣,并有助于建立更深的人际连接。
Q2:如何通过虚拟环境中的交互设计来增强远程工作的残疾员工的社交体验?
A2:例如,在虚拟环境中设置可交互的对象,如烹饪游戏,让员工能进行合作活动并发挥创造力,这不仅增加了工作趣味性,也促进了他们与顾客以及同事间的互动。
Q3:使用这种系统时,如何考虑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沟通障碍?
A3:通过提供实时语音聊天和视讯交流,同时利用虚拟环境中的视觉提示(如动画和表情),可以帮助消除因物理距离造成的沟通难题。此外,对于不同语言背景的顾客,可能需要在设计上考虑到多语言支持或翻译功能。
原文地址:https://dl.acm.org/doi/fullHtml/10.1145/3613904.3642189
内容由MiX Copilot基于大语言模型生成,有可能存在错误的风险。